【好文分享-價值投資的知行合一】
這篇是李錄先生在2019年11月29日於北大光華管理學院《價值投資》課上的演講全文及問答整理。
.
李錄是美籍華裔投資家兼對沖基金經理,也是對沖基金喜馬拉雅資本的創辦人兼董事長,六四天安門事件是21名被警方通緝的學生領袖之一,在1990年他出版《移山》一書敘述了自己過去的這段經歷。
.
這篇演講全文非常長,(放到WORD內有30多頁),需要耐心且專注的看完,其中對於股市起源帶來的投資與投機的講述,很讓我印象深刻,我僅將演講全文的引述跟大綱做了簡單整理,大綱的內容我覺得十分精采,各位耐心閱讀完必定收穫滿滿。
.
※價值投資是一門實踐的學問
價值投資的基本概念有四個,第一,股票是對公司的部分所有權,而不僅僅是一張紙。第二,安全邊際,投資的本質是對未來進行預測,但我們無法精確預測未來,只能得到一個概率,所以要預留安全邊際。第三,市場先生,市場的存在是為你服務,不是指導你。第四,能力圈,投資人需要通過長期的學習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能力圈,應該在能力圈範圍內去做投資。
.
以上是價值投資基本思維的框架,邏輯簡單、清晰,理解起來不難。
.
但研究顯示,市場參與者中可能只有不到5%的人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者,為什麼明白價值投資的人很多,但能實踐的人卻這麼少?
.
為什麼實踐中總會遇到種種問題,遇到問題後又容易被其它方法吸引過去?
.
價值投資在實踐中最主要的困難可能來自另外兩個概念,一是市場先生的假設,二是能力圈的建設。
.
傑明•葛拉漢對於市場先生的比喻: 市場先生情緒變化無常,有時候他對未來特別樂觀,價格就叫得非常高;有時候他特別抑鬱,價格就會喊得很低。絕大部分時間你可以對他完全忽略不計,但是當他變得神經質的時候,或者”極其亢奮,或者極其抑鬱”,你就可以利用他的過度情緒去買和賣。
但是你會發現自己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,跟你做交易的對手都是真實存在的人(它們的總和就是市場),學歷很高、錢比你多、權力比你大、經驗也比你豐富,個個看起來都很成功,於是你不斷被領導訓話、被“錯誤”挫敗,開始感覺好像自己是那位情緒起伏不定傻傻的市場先生,別人都比你厲害,於是開始對自己所有的想法都產生懷疑了。
.
這是在價值投資的實踐中會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和障礙。
第二個困難是對自己的能力圈的界定,當市場變化劇烈的時候,我買的股票全在虧,但別人的都在漲,我要怎麼判斷自己是正確的,別人是錯誤的呢?
於是作者從上述兩個困難討論下列四個問題:
第一、股市裡面的投資和投機的問題。
第二、能力圈是什麼?如何建立?
第三、投資人的品性(temperament)的概念,品性有一些是與生俱來的,也有一些是後天培養的。
第四、普通的投資人如果不想做專業的投資人,應該怎麼去保護和增加自己的財富?
全文連結如下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WT-a2HefRuhrijdyp0MxDg